见证红色历史 | 新中国第一座“三自”水电站

丰碑矗立水电史

雄姿勃发新安江

新中国第一座自己设计

自制设备和自行施工的

大型水力发电站——新安江水电站

创造了新中国水电史上的里程碑

中国电建作为电站的设计者和建设者

见证了这段红色历史

至今这座年近古稀的水电“老大哥”

仍是华东电网的调峰主力军

◆  ◆  ◆   ◆  ◆  ◆

“为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和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的胜利建设而欢呼!”1959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视察由中国电建所属华东院勘测设计、水电十二局建设的新安江水电站时慷慨题词。字里行间溢出的豪迈与澎湃,穿越时空的隧洞在今天依旧直抵人心,鼓舞着我们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工程建设期间,周恩来、朱德、董必武、胡耀邦、李维汉、郭沫若、谭振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到工地视察,给工程建设者以巨大的激励和鼓舞。

新安江水电站位于浙江省建德县内的钱塘江支流新安江上,是新中国第一座自己设计、自制设备、自行施工的大型水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662.5兆瓦,年均发电量18.6亿千瓦时,工程以发电为主,兼具防洪和灌溉等综合利用效益。截至2020年8月24日12时,电站累计发电量已突破1000亿千瓦时。

油灯烛光下的岁月

铜官峡谷上的星辰

上世纪50年代,百废待兴,华东地区的电力供应极度依赖火电,而每当火电厂发生供电事故或遭到破坏,便难逃大面积停电的厄运,严重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开发水电,已迫在眉睫。建设新安江水电站原本是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项目,但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与电力供应矛盾,1956年6月,周恩来亲自批准将新安江水电站项目提前列入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7年4月,主体工程正式动工

1954年11月,为建设新安江水电站和开发华东地区水力资源,华东院于上海应运而生。1956年3月21日,电力工业部新安江水力发电工程局(中国电建所属水电十二局的前身)成立。

坝址地处铜官峡谷,两岸高山对峙,汛期泄洪量大,地质条件复杂。在这里建水电站,对当时一穷二白、工业化程度较低、缺乏大型水电站建设经验的新中国来说,无疑充满着挑战。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场景

狭窄的河道、巨大的泄量,向泄洪建筑物与厂房布置抛出了难题。新中国的第一批水电人大胆探索、小心求证,最终提出在国内率先采用厂房顶溢流泄洪的解决方案。六十年来历经多次洪水考验,电站安全运行稳如磐石,无不向世人昭示着中国水电的智慧和力量。

▲周总理亲切询问工地女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1955-1956年是新安江水电站前期工作的鼎盛时期,共有1000余人参加到新安江水电站的前期勘测任务中去。工程师、技术员、土建工程队、开挖工人、浇筑工人、汽车司机等各路人才从各地涌入,建设大军很快扩展到1万多人。在那个通讯、交通都还很不发达的年代,他们克服乡愁从全国各地来,到人烟稀少的新安江畔去,成为时代的见证者。

▲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建设者们战胜了一个个困难,比原计划提前一年零八个月完成了截流蓄水任务

来自五湖四海成千上万的建设者们从天南海北聚集而来,头顶青天、脚踩荒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住草棚、点油灯,克服重重阻碍,投入到忘我的劳动中,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施工进度不断加快,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施工高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首台机组发电

前赴后继 披荆斩棘

“国家需要电,我们便冲到电力建设一线!”耄耋之年的退休老党支部书记马季煌回忆起过往峥嵘岁月,讲述起当初筑坝故事。

时间回到六十多年前,当技术工人马季煌接到命令,挑着两个行李箱,从江西上犹水电站风尘仆仆地来到建德时,这里还只是一片荒野。和马季煌一样,1957年,成千上万人从祖国各地千里奔赴建德,加入到水电站的建设中。或许他们都没有想到,自己会亲眼见证新中国水电建设史上一座丰碑的诞生。

▲新安江电站老照片

大家居住的竹屋阴暗潮湿,住得久了,床底下会蹿出毛笋,鞋子搁地上会长出蘑菇。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工地,不仅生活上困难重重,而且生产上的困难更多。“当时的工业基础十分落后,建设条件也苦得很。在初期,石料搬运都要靠肩挑背扛。”

电站基础开挖时期,采用昼夜三班作业,高峰时投入手风钻180余台、开挖工人3500余人,最高日开挖强度7571立方米,历时22个月便完成全部开挖工程。

▲新安江的建设者们

“人数最多的时候,局里的职工超过了两万人。为让水电站早日实现发电,我们没日没夜轮班倒,吃、喝、住都在现场,干累了就工地上一躺,休息几个小时,一天干十几个小时,大家都拼了命干活!”1958年初,为不错过一季度枯水期浇筑良机,工人们纷纷贴出保证书、决心书,春节不回家、出满勤。

▲周恩来总理题词

1957年4月1日,新安江水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动工,拦河大坝右岸坝头响起了开山炮,电站建设提前进入了紧张的主体工程施工阶段。1960年4月22日,新安江水电站比原计划提前20个月正式投产。同年,浙江第一条22万千伏输电线新杭线架通,为杭州乃至上海送去了稳定的电能。

绿水青山,让新安江更有魅力

新安江水电站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便担负着华东地区近七成的电力供应的重任,至今仍是华东电网的调峰主力军。与此同时,昔日雄伟的电力大坝,悄然撑起了绿色发展的新使命,并以“华东电网卫士、钱塘江守护神、千岛湖缔造者”三张名片闻名于世,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防洪水、保供水的重要屏障,造就了千岛湖的“天下第一秀水”,沿江沿湖产业实现了绿色动能转换。

每年10月,杭州建德市新安江畔总吸引着来自长三角为主的全国各地户外爱好者齐聚一堂,来参加新安江万人徒步大会,在“最美绿道”中感受绿水青山孕育的经济活力。

这条“最美绿道”正是华东院总承包的新安江综合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安江综合保护工程集生态带、文化带、景观带、交通带、产业带、城市带等为一体,是浙江省“大花园”的建设样板,也是全国“乡村振兴”的示范工程。

工程位于“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范围内,拥有“青山、碧水、奇雾”先天自然资源优势,以绿道巧妙地植入其中,就像新安江上的一条“美丽丝带”,串联村庄、农田、山林,构成一幅秀丽的新安江山水画廊。

建德千亩花田所在地——黄饶半岛,是新安江综合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年两季轮作的形式,春季种植多彩油菜,秋季种植向日葵,绿道沿线种植混播波斯菊、硫华菊、多年生花卉、观赏草。美景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前来,也盘活了周边村庄的旅游资源,让绿水青山孕育出了绿道经济,实现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并存。

▲新安江综合保护工程

“智”护泄洪迎大考 调洪削峰保平安

在新安江水电站建成的60余年岁月中,2020年是特别的一年。7月,受到流域大范围强降雨的影响,新安江水库水位持续上涨。7月8日9时,新安江大坝建成61年来,首次正常运营期间开启9孔泄洪,下泄流量每秒达7800立方米,泄洪量半小时相当于一个西湖。

▲中国电建设计承建的新安江水电站九孔泄洪

随着9孔全开,上游水情得到缓解的同时,坝址以下的建德、桐庐、富阳等沿江区域的防汛压力持续增大。面对如此严峻的防汛形势,中国电建所属华东院开发的钱塘江流域防洪减灾数字化平台“挺身而出”。

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平台推进流域空间信息模型、河口地区洪台潮差异化预报、流域复杂水库群联合调度模型等重难点的技术攻关,为精准防洪提供决策依据。

▲钱塘江流域防洪减灾数字化平台

作为浙江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水灾害防御系统及作战平台,平台服务超过1.4万一线工作人员。2020年梅汛期间,累计通过平台发布洪水预警28期、山洪24小时气象预警22期,山洪实时预警短信超过2万条、兰溪站预报110余次。其应用入选水利部2020年度智慧水利先行先试成果目录十大最佳实践。

六十载风雨兼程

这座新中国水电站“老大哥”

排水发电

撑起华东地区电力供应半壁江山

截水为库

拦蓄碧波万顷吞洪减灾涵养生态

化水为宝

蕴育沿岸经济社会发展无尽生机


留言

Copyright© 中国信息化系统集成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